4月9日,天氣晴和、丁香馥郁,北京法源寺里,賞花者絡繹不絕。2023浮詩繪·甘雨迎春丁香詩會在北京法源寺成功舉辦。
北京法源寺“丁香詩會”起源于明、清踏青時節詩人吟詩唱和活動,至清代極盛。每年春天法源寺內丁香盛開之時,邀集文人名士賞花對詩。當時赫赫有名的紀曉嵐、洪亮吉、顧亭林、何紹基、龔自珍、林則徐等人和名噪一時的宣南詩社詩人們都在這里留下過流連的足跡和詩篇。
1924年4月26日,著名詩人徐志摩陪同印度偉大的詩人泰戈爾到法源寺賞丁香,瞻古剎,成為中國文學史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2002年,“丁香詩會”得以恢復舉辦,轟動京城。
釋永興師父為雅集活動賦詩《聞香悟道詠丁香》:
丁香已破顏,期待知音憐。
梵剎蒙香熏,猶如兜率天。
諸佛臨法筵,彌勒話真詮。
聞香能悟道,香消一時圓。
并題寫詞作《破陣子 • 疫后丁香》:
怒贊疫情飛逝,又復正氣滿懷,待到清明春色濃,已是丁香花盛開,詩家嘆妙哉!
古寺不知閏月,今人看似醒來,千載春秋留勝跡,萬種風情任爾猜,觀心明鏡臺。
劉墨先生題詩《法源寺賞丁香》:
春愁如海亦如潮,勝地何嫌計里遙。
蕉雨虛窗花擁路,鶯聲院靜客堪招。
披襟久坐依僧寺,掩卷閑行遠市囂。
回首百年真夢寐,丁香樹下暗魂消。
黃叢林先生現場題寫“觀笑”二字。
尚甘雨先生當場寫意丁香,并題:不妨拈花承佛印,且用茗甌傳祖燈。
尚甘雨先生還書寫了艾若詩《詠法源寺丁香》:
雨過清明順風晴,憫忠寺里憫忠靈。
粉白藍紫何以妒,丁香四月動京城。
張爽女士寫意丁香,并題詩《法源寺妙有》:
妙有生紫光,寶林儲天香。
筆端風雨快,墨艷含霞霜。
與此同時,遠在甘肅未能回京的詩人、書畫家野雪先生也畫了一幅《聽香紫丁供佛陀》,與北京丁香詩會雅集現場活動遙相呼應。
浮詩繪承繼2000年由詩人艾若、戴其蒼、佟聲創辦的詩中國論壇,是集詩歌創作、朗誦、書畫于一體的文化品牌。甘雨迎春——2016尚甘雨書畫展曾在北京國子監成功舉辦,之后,“甘雨迎春”形成甘雨書畫所獨有的文化品牌,并在全國各地舉辦多次畫展活動。
此番浮詩繪、甘雨迎春文化雙品牌聯袂雅集為京城丁香文化更添異彩。